3轮融资注水造假?点牛金递交了IPO招股书草案违规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网披露,点牛金融于12月22日递交了IPO招股书草案,计划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DNJR”,拟最高募资规模为1097.1万美元。一旦完成上市,点牛金融将成为第8家赴美IPO的互金平台,继和信贷、乐信之后第三家平台在纳斯达克上市。
点牛金融上市的消息让行业有些意外,这个被媒体称为“袖珍版”网贷平台,累计成交额刚刚突破12亿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交易规模用万亿计量的陆金所,自2014年5月至今,已先后传出10次上市的消息。
获客成本最高超过1000元/人
点牛金融隶属于上海点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点牛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17日,注册资本3288.46万元人民币,企查查资料显示,股东刘晓辉持股53.35%、曾而新持股21.13%,辉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持股6.77%,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8.75%。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初,点牛金融在开曼群岛设立金牛有限公司作为离岸控股公司。2017年3月,又设立了全资香港子公司点牛集团有限公司,随后6月8日在中国大陆境内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赋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上海赋昱、点牛,以及点牛大股东之间的协议安排,点牛金融控制了点牛93.2%的股权和相关经济利益,VIE
招股书显示,点牛金融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截至今年上半年,点牛金融仍亏损53.8万美元。平台公布2016年一季度至2017年二季度资金端的获客成本,最低的是2016年三季度,平均约419人民币/人,最高的2017年一季度,平均约1041人民币/人。
(资料来自点牛金融招股书)
点牛金融官网数据显示,平台累计成交12.26亿元,待偿金额2.23亿元,逾期项目、逾期金额均为0。
(截图来自点牛金融官网)
两年三轮融资,两大国资进入
点牛金融官方网站上的“大事记”信息显示,公司自2015年11月创立以来先后获得3轮融资。2016年1月,上线之初获得2000万元天使投资;2016年5月,完成B轮融资,两大国企联合投资;2016年12月,点牛金融再次获得2亿元C轮融资。前后计算,点牛金融上线2年时间内累计获得至少2.5亿元人民币投资。
那么,这三轮融资里的投资方都是谁呢?网贷天眼查询点牛金融官方网站和工商登记信息后发现,点牛金融A轮融资找不到任何投资主体的信息,工商股权变更中也没有相关记录。至于B轮融资,点牛金融平台简介显示,2016年5月,点牛金融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为两大国企€€€€辉时股权投资基金(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辉时基金)和陕西西凤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凤投资)。这也是点牛金融宣称自己是国企背景的缘由。
(截图来自点牛金融官网)
这两家公司又是什么背景呢?工商资料显示,辉时基金的大股东是中国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股东包括北京电视台、天津立达集团、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沈阳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可见,这的确是一家众多国企共同组建的公司。
2016年12月,点牛金融宣布完成C轮2亿人民币的战略融资,首投3000万已到账。投资方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周雨晨、赞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许迪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点牛金融招股书显示,其截止2017年12月22日前的股权架构如下:
(资料来自点牛金融招股书)
招股书揭穿“融资谎言”?
然而,点牛金融在赴美上市招股书中披露的融资记录却跟官方此前的公开宣传矛盾重重,甚至几次融资记录都无法一一对应,令人怀疑,点牛金融3次融资记录皆涉嫌虚构数字、虚假宣传。
从点牛金融的股权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点牛股东中第三方投资机构只有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辉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两家,持股比例分别为18.75%和6.77%。这明显跟点牛金融宣传的3轮融资多个机构进入的说法有出入,这是为什么呢?
点牛金融在招股书中对公司创立以来的融资事件也做了详细说明。其中,2015年11月,点牛金融首席执行官曾而新缴纳资本金20万美元,公司股东、监事刘晓辉缴纳资本金70万美元;2016年,点牛金融首席执行官曾而新缴纳资本金70万美元,公司股东、监事刘晓辉缴纳资本金200万美元。由此计算,曾而新累计缴纳资本金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90万人民币);公司股东、监事刘晓辉累计缴纳资本金2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70万人民币)。
点牛金融两大股东累计注入公司资本金近2400万,这是否就是其宣传的获得2000万天使轮融资?网贷天眼注意到,上海点牛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015年底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恰好是2000万元。
在B轮融资方面,招股书披露称,2016年5月,点牛与陕西西凤投资有限公司以及辉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其中,西凤投资出资300万元人民币,持有点牛5%的股份;辉时基金出资500万元人民币,持有点牛8.33%的股份。计算可知,此轮融资点牛金融投后估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招股书还披露称,2017年12月4日,就在点牛提交招股书前大概半个月时,西凤投资突然将其持有的点牛金融4.0625%的股权以300万人民币转让给刘晓辉。据此计算,西凤转让股权的估值是以7385万人民币。
从目前的股权结构看,辉时基金在经过C轮融资稀释后,当初8.33%的股份如今变成了6.77%。而西凤投资原价转让股份的举动让人难以理解。要知道,按照招股书显示,点牛金融发行价为4.5美元/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1500万股,据此计算,点牛金融市值在4.42亿人民币左右。按当初入股价格计算,西凤投资当初的300万如今已经增值到2190万,原价转让是要做雷锋?
网贷天眼注意到,点牛金融工商登记股东列表中从未出现西凤投资,B轮融资宣传新闻中也未提及西凤投资,不得不让人猜想,西凤投资300万的股权转让费,是否可能是行业内流行的国资背景挂靠费呢?此前,媒体曾报道不少网贷平台花钱买国资背景做背书。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某“央企”背景公司入股仅200万/年,持股比例在51%以上则须320万/年。
招股书还显示,2016年5月,点牛与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后者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持有公司18.75%股份,相关交易于2016年12月结束。照此计算,其投后估值约为1.6亿元人民币。这应该就是点牛宣传的2亿元的C轮融资。招股书中并没有注明总融资额为2亿,而点牛在国内一直以2亿作为宣传,涉嫌虚构融资数据、虚假宣传。
事实上,互金行业这种夸多融资轮次、融资注水的现象很普遍。趣店上市后,媒体扒出趣店B轮融资夸大5.45倍;C轮稍作虚报,重复披露;D轮融资根本不存在;E轮2亿美金,实际只有1亿金额。此外,融360计算总融资额约为2.6亿美元,但根据招股书中披露,融360仅仅完成了共计约1.86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据此计算,融360披露的融资金额水分高达近40%。
C轮融资方实力存疑
网贷天眼发现,C轮融资的出资方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力也存疑。该公司唯一股东为自然人周雨晨。天眼查信息显示,周雨晨名下担任法人的公司有两家,分别是100%控股的钱来钱往和90%控股的上海安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另外,周雨晨还是3家公司的股东:上海赞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5%)、江苏哥德投资有限公司(24%)、江苏森森园林绿化有限公司(33.33%)。不过,周雨晨在江苏哥德投资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240万,实缴只有60万;在江苏森森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认缴100万,实缴100万。在上海安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认缴4500万,实缴为零;在钱来钱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认缴1000万,实缴为零;在上海赞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认缴2500万,实缴为零。
也就是说,至少从公开资料看,给点牛金融C轮投资3000万的幕后股东在5家公司上总共掏出的注册资本也只有160万,其真实实力并不强,工商公开信息中也没有此人任何重大的股权投资行为。因此,他突然大手笔出资3000万投入一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平台的行为就很难为常规投资逻辑所能解释。
标的信息披露过于简单
点牛金融主要有两类借款项目,分别是企业借款项目、汽车抵押借款项目。网贷天眼注意到,点牛金融项目信息披露有些过于简单。
以标的编号为“牛企贷1320期”为例,产品介绍中只披露借款企业为某服饰公司,借款金额20万元,借款企业在平台0逾期,由浙江某公司提供担保。
(截图来自点牛金融官网)
风控措施一栏显示,该标的由某科技公司提供无条件回购,但平台未披露担保公司名称及担保函。
(截图来自点牛金融官网)
网贷天眼注意到,平台披露的相关文件中,营业执照几乎被全部“打码”,完全无法看出任何借款企业的信息。
(截图来自点牛金融官网)
不仅如此,点牛金融借款项目中,一旦借款项目完成融资,借款信息就无法查看。
事实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平台出借人无法识别借款项目风险,只能无条件相信平台的风控措施。此外,由于平台对借款信息披露太简单,平台是否超额发标,是否期限错配,都无法查询。
上市了,就能顺利拿到备案吗?
点牛金融招股书显示,平台有超过18.68%的贷款违反网贷限额规定。对此,点牛金融强调,截至招股书发布之日,大部分贷款已经完成支付,新的贷款将符合规定。
12月21日,第一财经消息,上海金融办组织的上海市互金协会、律师、会计事务所,以及行业机构及第三方机构召开会议,会议指出,2018年春节前正式下发网贷机构管理办法,同时明确指出,上海地区最终备案机构数量不超过100家。
值得注意的是,点牛金融注册地址刚好在上海,根据此前“57号文”的相关规定,尚未上线银行存管,以及部分业务超额的点牛金融,最终能否顺利拿到备案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点牛网一旦完成上市,将提高其拿到备案的几率。
智库中国财经
(责任编辑:张伟)
免责声明:智库中国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