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再获22亿融资 首款量产车年内上市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在融资和产品方面动作频频的小鹏汽车是最受人关注的几家之一。作为一门“烧钱”的产业,企业融资能力被视为能否避免被第一轮淘汰的关键能力。1月29日,小鹏汽车在香港正式宣布获得由阿里巴巴集团、富士康和IDG资本联合投资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22亿元。

融资超50亿 最大挑战是量产

2017年12月,小鹏汽车宣布结束A0、A1、A2三轮A+轮融资,其中A0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和何小鹏本人;A1轮来自IDG资本、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经纬资本、顺为资本和光控众盈资本联合投资;A2轮来自新鼎资本、昆仲资本和光速创投。2017年5月,小鹏汽车A轮获得了由神州优车公司发起成立的优车产业基金领投22亿元。此外,小鹏汽车的个人投资者还有在A+轮注资的58同城网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等互联网大佬。

在本轮B轮融资完成后,小鹏汽车从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2018年,小鹏汽车还将完成两轮融资,金额至少在10亿美金以上。

关于融资到的钱,何小鹏透露,主要用在三个方面:研发、整车的设计研发、市场销售体系的建立。

这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规模品质的交付”。他解释,规模、品质、交付,需要把整个组织体系建立起来。要造好一台两台车容易,但是要每个月都造出一千台、两千台有品质的车,那整个供应链、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都是巨大的挑战。

这也是整个2018年,小鹏汽车要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

造车“2.0阶段” 首款量产车年内上市

2016年9月,小鹏汽车发布Beta版样车;2017年10月,首批量产车型在郑州成功下线,12月3日交付京牌1.0量产车给首位车主何小鹏。

2018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的2.0版本登台亮相,并将其命名为“G3”,新车预计今年春季上市,同时也预示着小鹏汽车进入造车“2.0阶段”。

为了尽快抢占市场,小鹏汽车采用了“代工”模式,这也是目前部分造车新势力普遍采用的方式。去年9月小鹏汽车与郑州海马签订了合作协议,郑州海马负责协议产品的公告目录申请等工作,另一方面将与小鹏汽车协商并制定协议产品的生产能力建设方案包括设施、设备与人员,协助小鹏汽车进行协议产品的生产准备。双方初步确定合作产能为每年5万辆,合作期为4年,G3就由海马代工生产。

另一方面,小鹏汽车在北京、广东肇庆、美国硅谷四地建立设计、研发、生产与营销机构。小鹏汽车位于广东的肇庆智能科技产业园已于去年12月奠基。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二期投资60亿元,在一期项目建成之后,产能将达到20万辆。

巨头蜂拥造车 盛世or泡沫

刚刚过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车堪称国内投资市场一大亮点,全年销量达近77万辆,同比增长53.3%,其中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2.1%和39.4%。

因此,许多行业巨头纷纷将橄榄枝伸向新能源车。

由腾讯重金投资的蔚来汽车至今已获得超20亿美元的融资,目前估值约50亿美元。

1月9日,百度发布了Apollo2.0计划。此外,百度还透露了Apollo多个量产计划,其中包括与奇瑞在2020年量产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与金龙客车在2018年量产无人驾驶微循环巴士等。

2017年12月,威马汽车完成了由百度资本领投、百度集团等跟投的新一轮融资,并在当月发布了首款量产SUV EX5。

不久前,宝能以60多亿人民币的代价,获得观致51%的股份。

零跑汽车的Pre-A轮融资也已圆满完成,累积获得资金达4亿元。

单从声势来看,传统车企似乎“输掉了”。而互联网企业一窝蜂入局是否出现泡沫?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有泡沫,但还没有成为泡沫,毕竟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已经造出来了,目前刚刚开始,销量如何还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认为,“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具体表现为各大厂商的低水平重复投资。注重外观,但对核心基础研发缺乏耐心。”

结语

2018年被认为是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分水岭,大批造车新势力将带着它们的新车粉墨登场。作为一家新能源互联网汽车企业,小鹏汽车具备互联网、共享化、新能源等几大核心能力,在现阶段的竞争中,何小鹏和他的团队正处在领先优势,然而代工模式+互联网造车速度也让人不得不担忧其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如何平衡品质和生产的进度将是目前小鹏汽车丞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鑫

免责声明:智库中国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凯迪拉克XT4新消息 第三季度国产并上市        下一篇:现代公布全新雅绅特预告图 亮相车展